山東商報·山海新聞獲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肩負著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創新力量、培育創業英才的重任。近日,在剛剛落幕的第八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現場總決賽中,聊城市技師學院的創新項目《安坐無憂——銀發老人安全智能防摔椅設計領航者》,憑借其卓越的創意與實用價值,榮獲全國總決賽中職學生組一等獎,為聊城市創新創業教育再添亮麗篇章。為此,聊城市政府新聞辦于6月16日召開“匠心筑夢·技創融合”主題記者見面會。
會上邀請到聊城市技師學院本次獲獎項目負責人,2022級電氣設備運行與控制專業張慶文同學,作為參賽團隊成員,介紹大賽的競爭程度、團隊備戰、項目靈感、準備過程等相關情況。
本次大賽是國家級賽事的高規格角逐。賽事吸引了2500余所職業院校的7600余個項目、近4萬名師生參加。而我們的項目是山東省參賽的本科組、高職組、中職組隊伍中唯一斬獲一等獎的作品,這一成績不僅是對團隊技術能力的肯定,更彰顯了聊城市職業教育在產教融合領域的創新實力。
項目是從兩年前就有了初步想法,靈感來源于社區實踐中的民生痛點轉化。在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時,我們注意到傳統輪椅存在明顯安全短板:多位老人因輪椅側翻或坐姿失衡導致摔倒,而老年人摔倒后骨折風險極高,臨床常稱為“人生最后一次摔倒”。基于這一現實需求,我們嘗試將專業所學與養老場景結合,通過傳感器替代人工看護實現實時監測,用氣囊技術彌補傳統輪椅的防護空白,最終借助物聯網技術完成“檢測-保護-報警”的智能閉環設計。
有了初步設計后,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深入聊城市中醫醫院康復醫學科調研,大量臨床案例印證了傳統輪椅安全防護缺失是老齡化社會的普遍問題。基于“前期預警+摔倒防護+智能報警”的思路,團隊開始系統梳理解決方案。我們用2個月時間查閱文獻,通過頭腦風暴拆解課程技能點,將電子電路、單片機編程等專業知識轉化為技術方案,確定技術路徑:融合傳感器監測、氣囊緩沖與物聯網通訊技術,構建全流程安全體系。
在融合技能點的過程中,選擇檢測坐姿的傳感器是關鍵,因為既要能精準檢測坐姿又要能符合醫療標準,經過觀察發現,電子血壓計檢測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傳感器是薄膜壓力傳感器,這種傳感器能快速將壓力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我們借鑒了這一原理,實現了坐姿檢測的精準度與醫療標準兼容。
最后是樣機產品的實驗,經過第一階段傳感器系統驗證,第二階段氣囊保護系統的測試,第三階段通訊系統的可靠性測試以及第四階段綜合場景測試才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
從最初的社會觀察到技術落地,團隊用兩年時間沉淀需求,九個月集中攻堅,最終讓“智能防摔輪椅”從構想變為可量產的解決方案,這一過程既是專業技能的實戰檢驗,更是職業教育“以賽育人”的生動實踐。